网刊

与癌之博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赴武威市开展胃癌筛查工作纪实

“世界的胃癌看亚洲,亚洲的胃癌看中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中胃癌发病已占全世界的42%,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而我省武威地区的胃癌胃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死亡率达了90.61/10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倍。

不可触碰之痛

11月28日,笔者跟随“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兰大二院工作组前往民勤县苏武乡,对第一批筛查出早癌并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

汽车在河西走廊的高速路上飞驰,笔者脑海里交替出现着绮丽的沙漠风光和带给甘肃人民骄傲的凉州古城出土的铜奔马,却无法掩映癌症给这片土地带来的不可触碰之痛。

在武威市苏武乡卫生院的会议室里,41岁的吴某开心地笑着,他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大儿子21岁刚从部队复员回乡,小儿子17岁正在上学,80多岁的父母尚健在,以葵花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谁也想不到,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正被胃癌所困,用他的话说:“想想都后怕!幸亏发现得早,要不以后……”。在武威市跟吴荣光患同样病痛的人并不鲜见。

胃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是中国第二大常见肿瘤。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率111.54/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71.52%,其中胃癌成为甘肃省恶性肿瘤的首位死因。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的武威地区正是我国胃癌发病率的最高地区。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我经常会看到有许多家庭中的成员因癌症不断离世,留下的或是可怜的小娃娃,或是年迈的双亲,或是孤苦的爱人,还有一贫如洗的生活。这样的例子,这样的家庭,在武威实在是太多了。每每想到这些,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和对癌症发自骨子里的恨!”面对笔者的采访,苏武乡卫生院院长李湖清忧心忡忡地说。但是,令李湖清和乡亲们欣慰的是,有这样的一支医疗队伍从没有放弃过他们,为他们筛查、治疗,守护着生命,他们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早癌筛查工作组。

与“癌”博弈

2004年武威市公布的1991年—1997年胃癌发病率分析,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胃癌的高死亡率使人们闻癌色变。在消化道肿瘤专业具有一定优势的兰大二院自发组织人马,主动挑起了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早在2000年,李玉民教授(现任兰大二院院长)就带领科研小组在河西走廊开展胃癌的调查研究,查询了56家医院的20余万份胃镜检查病历,发现武威地区胃癌的内镜检出率为7.9%,明显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进行了专项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甘肃省河西地区胃癌高发相关因素研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2006年,兰大二院又对甘肃省163所医院30年食道癌、胃癌胃镜检出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数据表明:甘肃省食管癌患者内镜检出率为1.41%,胃癌患者内镜检出率为5.3%,而早癌检出率不到千分之一,与同为胃癌高发国的日本70%、韩国55%的早癌检出率相比,让兰大二院的消化肿瘤专家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2007年,兰大二院联合北京友谊医院在武威市肿瘤医院开展了为期近半年的胃癌普查活动,作为武威地区第一次大规模自然人群针对胃癌、食管癌的普查活动,惠及了凉州区六个乡镇的近20万人口。这次筛查活动中,通过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胃镜-病理检查筛查法,发现武威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极高,其阳性率高达70%,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了90%。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数据的得出,引发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日本消化学专家细川治教授把这一结果收录在了《日本胃癌普查ABC》一书。同时也引起了国家对武威地区恶性肿瘤高发的极大关注,2010年甘肃省获得了卫生部支撑项目进行上消化道癌普查;2012年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也正式获批并启动实施。

再次回到早癌筛查路上的兰大二院,比起之前的孤军作战,此时满是从容与欣慰。兰大二院院长李玉民也再一次加入到了早癌筛查的队伍,作为这个项目兰大二院部分的总负责人,这位外科学及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在他已经组建了甘肃省第一家医学类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针对甘肃省高发的消化道肿瘤,研究高效快捷的早期诊断方法,探索新型治疗手段,研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建立消化系肿瘤的新型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对西部高原环境因素与胃癌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近年在SCI杂志发表论文45篇。他率领的团队每年完成胃癌根治手术350例以上,常规开展根治性全胃切除、残胃癌根治切除、复发性胃癌胰十二指肠切除、胃癌联合半肝切除、胃癌联合胰体尾脾脏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推广开展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还组建了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肿瘤研究所,并担任中心主任、研究所所长。已在甘肃省分别建立了21个地、市、县医院的分中心和21个研究分所,形成了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防治的网络体系。2012年,他率领的科研团队在防治胃癌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高原环境对胃癌发生的影响及临床诊疗新策略的研究”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于承担这次项目的具体筛查任务,李玉民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筛查,我们不仅要能发现问题,更要能解决问题。不能把筛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要用科研的力量解决防治癌症的根本问题。”因此,兰大二院在实施这次项目伊始就成立了医疗和科研两个工作组,在筛查中发现早癌,消灭早癌,同时收集样本数据进行流行病、环境和遗传等面的科学研究,最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防治癌症的临床实践,成为了参与这次项目的既定目标。

甘肃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兰大二院消化科主任黄晓俊,是这个项目兰大二院部分的具体执行人,更是一位为抗击甘肃早癌奔走的执着者。由于复杂的原因造成了武威地区癌症的高发,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历史问题。因此,防癌抗癌这项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也正如黄晓俊所说:“既然我们暂时降低不了胃癌的发病率,那么我们就努力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自2005年黄晓俊担任甘肃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来,已经对全省所有的消化科医师进行多次的免费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医生对早期胃癌的确诊水平;制定了关于奖励发现早期胃癌患者诊断医生的举措。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全省早期胃癌的发现数量由最初每年不足10例,上升到每年200余例,这也就意味着每年将有200多名早期胃癌患者获得新生。黄晓俊还告诉笔者,他目前正在呼吁筹建“早癌患者救治基金”,解决早癌患者经过新农合和大病统筹报销后的剩余手术费用,以鼓励癌症病人早诊断、早治疗。

朱宏文博士,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现任兰大二院遗传学研究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医学遗传学研究,是该项目实施的骨干成员,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始末。提到项目的进展情况,他感触颇深:项目实施初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村民的漠视与不理解,普遍认为“现在能吃能喝,啥症状都没有,做胃镜不是找罪受吗?”还有一种看法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有经济条件查出来还好说,如果没有条件还不如不知道,省得闹心!”为此,朱宏文他们经常是联合乡镇卫生院、村医走村入户,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早癌筛查的意义。因为这次项目筛查人群数量大,工作人员不得不长期在乡镇一线开展工作,这让长期在省城大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需要好好适应一下,而朱宏文他们也切实体会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艰辛。经过多方不懈的努力,筛查工作终于步入了正轨,但从中付出的辛苦,也许只有这些筛查队员才能体会。

要的是全家人的微笑

2013年2月22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经过充分调研和精心准备在武威市正式启动,确立了以构建省级、市级、县区级、乡镇和村(社区)级胃癌五级防控组织体系,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工作目标。7月15,兰大二院作为这个项目的重要参与者,正式启动了筛查工作,先后有100多人参与其中。为了使目标人群更好地接受筛查,兰大二院筛查组成员利用晚上时间走村入户宣教动员,在当地租用中巴车接送筛查对象,还为接受检查的村民免费发放牛奶、面包等食物,同时为每个受查者提供诊断报告和诊断指导意见。兰大二院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让饱受癌症困扰的武威人民看的了希望。

在兰大二院早癌筛查活动现场,我们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防治肿瘤 平安万家”、“难受一阵子 健康一辈子”、“救治一人性命 挽留一家幸福”等等,都在简明扼要地宣传着早癌筛查的意义。早期胃癌在及时治疗后5年以上生存率达到了95 %以上,而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却不足40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疗效、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兰大二院的重点筛查目标是民勤县苏武乡和凉州区黄羊镇。医院将通过胃癌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纠正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使其了解胃癌早期治疗的意义。也将通过筛查将胃癌筛查技术以及早期诊断、EMR、ESD、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示范应用,为其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技术团队和技术骨干。

在苏武乡卫生院的会议室内,第一批早癌术后患者与兰大二院专程赶来回访的医务人员围桌而坐,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他们手术后的生活,伴着浓浓的乡音,笑声不时的传出。

他们是首批通过早癌筛查项目检查出的消化道癌患者,在兰大二院接受了手术治疗。8月29日,黄晓俊通过内镜下对其中8名早癌患者实施了内镜下微创手术——粘膜剥离术(ESD),另外2名进展期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

邓岔村四组村民47岁的李某就是在这次筛查中,确诊自己患了胃癌,经过及时的外科手术和术后化疗,现已经基本康复,愈后情况十分乐观。李某讲述着她的求医经历:年前感觉胃里经常反酸,在医院做了钡餐检查,结果提示是胃溃疡,也就没当回事。这次参加筛查也就抱着复查的心态看看溃疡长好了没有,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她有两个儿子,老大已经上大学三年级了,老二上高一成绩也非常好,眼看着儿子都要有出息了,可没想到……多亏了省城来的这些大夫了。在李花欲言又止的讲述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她对生命的渴望,看到了她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憧憬。

70岁的王和(化名),当了四十年的村支书,本次筛查活动一开始,他在全村作动员,组织村民积极参与,身体一向硬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查出问题,同时也是第一批接受手术治疗的早癌患者。他是抱着小孙子接受兰大二院工作组的复查,享受着孙子带给他天伦之乐的同时,他高兴地说:“我当了四十年的村支书,看着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强过一天,我们都很知足。我们农村人明白‘有人就有一切’的道理。这个早癌筛查项目确实给我们老百姓解决了最实际的问题,我想不光是我,还会有更多的人都能等到四世同堂的那一天!”说着他还在孙子的小脸上使劲亲了一口。

随着春节的临近,外出务工的农民陆续返乡。兰大二院根据这一情况在凉州区黄羊镇又开始了第二期的早癌筛查工作。